欢迎来到思摩特项目管理官方网站! 南京 | 镇江 | 扬州 | 常州 | 芜湖 | 马鞍山 | 滁州 等地区指定项目管理培训中心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 全国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400-805-8908

    welcome@smartpm.com.cn

    • 你离高级项目管理人才还有多远?看完就知道怎么做了!

  • 发布时间:2017-05-08 14:37:24  来源:思摩特 www.smartpm.com.cn  浏览量:0
  • 编辑导读:南京思摩特是一家专注于项目管理培训服务专业领域,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体化项目管理培训服务解决方案的服务机构,是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授权的教育培训服务提供商。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项目管理领域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了。近年来,项目管理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得益于各行各业对优秀项目管理人才的渴求。在项目管理教育领域经过了数年的埋头耕耘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是该抬头看看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因而,在这里谈谈我对项目管理教育的一点拙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能与业界同仁共勉。

     

     

    项目管理与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谈及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首先要讲讲项目管理,目前从学术界到企业界,一谈项目管理很容易联想到(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所发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为止,《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已经发布了5个版本, 知识体系也从最初的九大领域扩展到十大领域。近期,在我与第6版编写组的负责人Cynthia Snyder Dionisio 女士交流中了解到,最新的版本虽然没有做大的调整,但是仍然更新了一些内容。可以看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迭代和自我更新中。

    然而,基于目前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项目计划和控制时,通常还是采用还原论方法,借助工作分解结构(WBS)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工作包,并将项目管理分解成各个子过程来分析问题。这种方法在管理大型复杂项目时显得力不从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受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事与事之间、人与事之间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交互影响而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尽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也提到了集成管理(Integration Management),但是并没有提出系统的方法,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将复杂系统方法用于复杂项目的管理,并尝试研究解决复杂系统的自适应性问题。
      
    厘清了项目管理的痛点,也就认识到了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难点。现在回到项目管理教育上,我们需要回答项目管理教育应该培养以及如何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的人。关于应该培养何种能力的人,一言以贯之,即培养能够应对项目的复杂性挑战而具有极强适应能力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适应能力既包括感知、理解、分析和处理结构化问题的“硬能力”,又包括沟通、谈判、协调各方关系以及化解各种矛盾的“软能力”。适应能力并不是指一味地迁就项目利益相关方而达到委曲求全目的的能力,而是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又通过尊重他人、影响他人而获得对方尊重,并营造和谐共生的项目内外部环境的能力。

    针对具备这一能力的高级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当今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又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就是下面要谈到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五个结合”。

     

     

    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五个结合”

     

     


     

     

    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在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项目管理教育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许多高校都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项目管理领域,国际化人才至少应具备三项能力,第一是具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再懂第二门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则更好,但这仅是最基本的能力;第二是要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熟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作惯例;第三,在临时组建的项目组织中能够迅速和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关系的能力,这对于成功实施国际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但是本土化人才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国的经济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人才。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域已经培养了大量本土化人才。国际化和本土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我国在土木工程领域成功实施了大量工程项目,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就为“一带一路”走出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应对全球挑战,又可以解决本土问题的项目管理人才,是当前项目管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用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项目管理人才首先必须是通才,既要懂经济、管理、法规等通用的知识,又要了解所处行业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虽然不能完全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是必须知识面广, 不苛求精通某项技术,但是必须清楚知晓所处的行业和所涉及的相关领域知识,做到了解到位,心中有数。因此,针对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将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这也是为什么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周期要比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的原因之一。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项目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 项目管理的知识源于实践而又高于实践,在项目管理领域,知识和经验缺一不可。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刚当教师的时候,系主任要求我不要先上讲台,先去项目上实践,通过实践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的精髓。

    企业界的雇主总是抱怨高校培养的学生很难胜任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原因是其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并没有实现无缝对接,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来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的最终接驳。因此,项目管理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积累一些项目的经验,企业的项目管理专家进学校传授经验,教师带领学生进企业积累经验,是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

     

     

    领导技能和人文素养相结合

     


     
    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必须具备领导项目团队成功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即项目领导力,包括优秀的团队组织能力、快速的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凡的沟通能力以及有效的激励能力等,而最重要的还是我上面提到的复杂项目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很难通过一般的教育、培训和训练快速获得的,需要长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熏陶,甚至和与生俱来的性格有关,同时,在项目管理情景下,这种能力必须在短时间内组建的临时性项目组织中展现出来。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需要经过长期的内外兼修而逐渐水到渠成,在项目上的展现只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

     


     
    项目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和高效的学习能力,这不仅是指进行长期持续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在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每分每秒都在快速更新,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迅速变化,项目管理者在遇到突如其来的新问题时必须能通过快速的学习而找到应对方案。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面对项目管理的新问题时,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发现可能的创新点,并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去完成创新工作。创新就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在执行项目时,大多数项目利益相关方由于担心既定的项目目标会受到影响而偏向于规避一些创新的方法而采用相对成熟的传统做法去开展项目的工作,因此,要达到创新的目的,项目管理者不仅要有能力在项目团队中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激情,而且必须有能力说服项目利益相关方支持自己的创新工作。

     

     

    新时期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目前,项目管理的人才培养出现了很多新模式,仅课程教学就可以采用移动课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沙盘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新模式。另外,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为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互联网手段可以实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以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为例,不仅可以让教育提供者以各种灵活的形式提供教学和知识传播服务,而且实现了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师生互动,使不受地理范围限制的学生在世界各地分享观点、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另外,通过OTO的方式,很多学生还可以在项目管理虚拟社区找到心仪的项目管理导师,从而实现不受空间限制的大规模师徒配对。
      
    近年来,提供MOOC的在线平台开始出现,如学堂在线、爱课程网、Coursera、edX、Udacity等。MOOC使优质的项目管理教育得以广泛传播。以同济大学《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这门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由著名的丁士昭教授于1982年从德国引进,并在同济大学开始讲授。在30多年的教学中,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多数教师参加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已成为同济大学特色专业课程。通过积极筹备,同济大学《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于2014年推出第一期MOOC课程,当期参与人数达7000余人;2015年推出第二期MOOC 课程,当期参与人数达32 000余人; 2016年推出第三期MOOC课程,当期参与人数达20 957人,由于MOOC课程集成了大量的优秀师资,陆佑楣院士和殷瑞钰院士等也纷纷加入了授课的行列,使在线学习的学生获得了很大的收获。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中国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尚任重道远。通过培养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所赋予我们项目管理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教育水平的基础技术支撑条件,项目管理的人才培养工作必将会步入下一个巅峰。

    热门推荐

    分享到 更多
  • PMI®, PMP®, PMI-ACP® and PMBOK® are registered mark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Inc.

    电话:025-84547600 / 13390908908 / 400-805-8908 / 传真:025-84547600 / 邮箱:welcome@smartpm.com.cn / Weixin:13327831928

    Copyright © 2009-2024 南京思摩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12816号-2   苏公网安备 32011402010832号

    技术支持:软月互动  

  • 咨询反馈
    扫码关注

    PMP、ACP项目管理培训顾问

    思摩特公众号

    返回顶部